贾平凹

农民是土地上的盐,再苦再累也能把日子腌出滋味

今天分享的是秦腔。贾平凹的《秦腔》是一曲为消逝的乡土中国谱写的挽歌。书中那句农民是土地上的盐,再苦再累也能把日子腌出滋味。像一声裂帛的苦音唱腔刺破了城市化进程中的精神阵痛。当白雪在戏台上吼破嗓子,夏天智守着族谱饿死在粮仓时,这部茅盾文学奖作品告诉你真正的绝唱不

滋味 农民 秦腔 贾平凹 茅盾文学奖 2025-05-23 21:05  7

贾平凹:写给母亲

三年里,我一直有个奇怪的想法,就是觉得我妈没有死,而且还觉得我妈自己也不以为她就死了。常说人死如睡,可睡的人是知道要睡去,睡在了床上,却并不知道在什么时候睡着的呀。我妈跟我在西安生活了十四年,大病后医生认定她的各个器官已在衰竭,我才送她回棣花老家维持治疗。每日

母亲 液体 贾平凹 棣花 出远门 2025-05-21 06:44  8

司马迁祠遥拜记

乙巳年初夏,艳阳高照,虽然是5月中旬,但气温却高达35度。即使气温如此之高,也比不过我们老干部朝拜司马迁祠的热情,在两天时间马不停蹄相继参观了蒲城、白水和韩城有关纪念馆、博物馆等后,尽管有些疲惫,但大家还是兴致勃勃坚持到最后一站要朝拜史圣司马迁祠。

景行 贾平凹 贾平凹纪事 太史公 司马迁祠 2025-05-20 07:52  9

贾平凹长篇小说《秦岭记》连载(53)娘不跑了,说:“龙你抓我了去!”轰然一声,光火飞腾

本报连载著名作家贾平凹的长篇小说《秦岭记》,本书是贾平凹第一部以“秦岭”命名的作品,也是他的第十九部长篇小说。这一次,作者重返生于斯、长于斯的秦岭,在这里挖掘出《山海经》《聊斋志异》等传统古书中蕴藏的传统文化基因,将秦岭里的物事、人事、史事娓娓道来,为读者奉献

连载 秦岭 长篇小说 贾平凹 贾平凹长篇小说 2025-05-19 20:39  9

三秦风采人物之三:文化界“鬼才”贾平凹

贾平凹还堪称四十多年来陕西文化界的独特现象和“鬼才”。他一个人包揽文学界和书法界双“鬼才”称号。有人一边嘴里骂着他一边狂买狂读他写的长篇小说;有人称他的毛笔书法难登大雅之堂,却千方百计花重金购买他的条幅挂在店堂里显耀;有人说不喜欢他,却见了他像疯了一样挤出人群

三秦 鬼才 长篇小说 秦腔 贾平凹 2025-05-18 10:36  11

澄合矿业企业文化见闻录

有缘于2023年春和今年初夏到澄合矿业有限公司采风讲座,在与公司领导和干部职工的交谈中和参观公司历史展览中,对在坐落于渭北黑腰带上的陕西陕煤澄合矿业有限公司有了初步了解,感到该公司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上都取得了骄人的可喜的成绩,堪称渭北黑腰带上一颗耀眼

矿业 企业文化 贾平凹 见闻录 贾平凹纪事 2025-05-17 10:14  10

人到中年,请学会告别

人生就像一趟驶向终点的列车,在中国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这个比喻总让人体会到生活的复杂滋味。去年在老家县城的菜市场,我看到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太太蹲在菜摊前,手里反复掂量着两把芹菜。摊主问她需要多少,她突然眼眶红了:“我大儿子一家上周去上海了,二闺女明天也要回广州,

张爱玲 人到中年 刘墉 贾平凹 简媜 2025-05-15 12:19  14

贾平凹: 为什么说沈从文很伟大

中国的作家是从来不缺乏天才的,比如李白、苏东坡、曹雪芹、鲁迅,这样的名字可以列一大串。正是因为有他们存在,中国的文学才立于世界文学之林。他们留下了一份遗产和一份光荣,才使我们作为后人的在面对着西方文学不至惶恐和自卑。学中文的人,搞汉语写作的人,我们必须了解他们

作家 丁玲 沈从文 贾平凹 废名 2025-05-14 11:15  13